隨著綠色建筑設計理念的推廣,國家對環保的重視,建筑行業也在積極響應國家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號召,將綠色環保設計理念充分融入建筑設計、施工建設等環節,旨在推動建筑行業朝著綠色、環保、節能、生態友好的方向穩步發展。
1、在規劃建筑面積方面的運用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市場上出現了越來越多所謂的“高品質建筑”,但大多都是以簡單粗暴地增加建筑面積作為宣傳噱頭,從而導致有些建筑設計得不到實用,存在嚴重的土地浪費情況,而且擠占了綠化面積,并不符合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在設計時,應該充分掌握當地的經濟條件、氣候規律、現場環境、地理地勢、地質水文等資料,明確建筑的功能要求,結合城市發展規劃,選擇合適的建設地址。比如對于一些排放有害氣體和煙塵的工業建筑,不能建在城市上風口;對于噪聲大的項目,應該遠離居民集中區,而且要設置一定寬度的綠化帶。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原有地形,減少土方開挖量,保持當地地貌的自然要素,滿足生態建設要求,維護生物多樣性,實現因地制宜的設計效果。保證總平面設計的科學性,合理劃分功能分區,優化公共設施、交通動線、管線設計,盡可能節約用地、減少浪費。
2、綠色建筑材料
綠色建筑設計理念要求從業人員節約建筑材料,無論是設計人員還是現場施工人員,都應在各自職責范圍內樹立起綠色環保意識,盡可能地節約建筑材料,同時加大綠色建筑材料的使用力度,以達到控制或降低建筑工程成本的效果。對此,建筑設計人員應充分發揮綠色建筑設計理念的優勢:一方面,盡量減少高成本建筑材料的使用量;另一方面,在滿足建筑工程建設需求的前提下,加大新型環保建材的使用量,如隔音、保暖、隔熱性能優良的門窗材料,以及吸熱玻璃、反光玻璃、隔音玻璃、巖棉板、石墨板、膨脹珍珠巖保溫板等綠色建材。這樣便能在滿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同時,降低建筑材料的采購成本,增強建筑的綠色屬性。為充分發揮出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優勢,建筑設計人員還應重視木質建筑結構的綜合應用效果,通過在內部裝修等環節合理增加木質材料使用量,進一步增強綠色建筑的設計效果。
3、改善生活給水系統設計
為有效保障建筑給排水綠色建筑設計的效果,相關建筑工程部門應積極改善生活給水系統的設計,結合市政給水管網的供水壓力設計要求,以及建筑物中居民的實際用水需求,運用疊壓供水的方式設計給水系統,以保障在高峰期用戶也能正常用水,有效避免供水水壓控制不合理所產生的各種浪費水資源或產生供水噪音的不良問題,使居民的用水生活能得到有效保障,提高建筑給排水工程綠色建筑設計的效果。除此之外,還需要對雨水利用率進行設計。為有效地提高建筑給排水工程的綠色建筑設計效果,相關的建筑工程部門可以充分地利用雨水,通過設計雨水收集池,或是利用管道將屋面雨水導流至雨水沉砂池,使得雨水能在完成沉淀后在蓄水池中進行消毒處理,以提高對水資源的利用率,有效解決當前我國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使得水資源能得到有效節約和循環利用,這樣可以有效地促進建筑的綠色環保發展。
4、在提升節能技術方面的運用
建筑物的能量消耗大部分是通過門窗及圍護結構散失的,想要提升建筑節能效果就需要從這幾個方面著手。在門窗節能上,要控制窗墻比,提高窗的水密性、氣密性、隔熱性、隔聲性,保證窗框與窗洞、窗框與窗扇、玻璃與窗扇之間的縫隙密封處理,減少冷風滲透。墻體節能和屋面節能也至關重要,外墻保溫系統主要包括外墻外保溫系統、外墻內保溫系統、夾芯保溫系統等,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綜合權衡判斷進行設計。相對而言,外墻外保溫系統施工方便、效果較好、應用較多。平屋面節能除了做好保溫層外,還可以在屋頂布置綠化,或者設置架空通風隔熱層,都能夠提高屋頂的通風隔熱效果,但并不適用于在寒冷地區應用。另外,其他方面的節能技術應用也不可忽視,比如,晝光照明技術能夠提供比人工光源更好的照明條件,而且大大降低了耗電量,比較適合應用在綠色建筑設計中,雨水與中水的收集再利用裝置可以實現水資源節能,這些都需要在設計時充分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