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設計中引入生態建筑的設計理念,可以促進社會、經濟、環境的協調發展,由于建筑行業具有很高的能源消耗,在設計時,建筑設計者要注重居住舒適度和建筑工程的結構,因此,在建筑設計中,要加大對生態建筑的運用,以減少能源消耗和污染,在確保建筑功能的同時,采用節能減排的技術,同時,對建筑與環境的匹配程度進行有效的控制,從而減少建筑建設中所產生的污染。下面淺談一下建筑設計中的生態化設計對策:
1、建筑結構系統的生態設計
為了提高能量的回收效率,滿足社會對節能和環境保護的需求,我們在建筑結構的設計中應該運用生態設計的理念。從事建筑設計工作中,需要通過對建設環境的地形和地貌的分析,來優化生態建筑的設計方案,從而保證建筑系統內部的物質流動更加穩定。同時,設計師也要對建筑的表皮進行生態設計,以實現室內和室外環境的和諧統一。建筑的外部環境對其內部環境有很大的影響,因此,通過對建筑物的外部構造進行修飾,可以使其具有更好的美化作用。在建筑設計工作中,為改善室內和室外的氣流,可以采用兩層結構來降低外部環境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通過對建筑結構系統進行生態化的設計和優化,可以有效地提高能量的使用效率,使整個結構更加地穩定。
2、合理選擇建筑地址
將生態建筑應用于建筑項目,必須進行合理的選址,以達到與周圍環境和諧統一的目標。在選址設計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1)在選址時,設計者要對用地周邊的自然環境進行調查,并對其進行實時監控,制定出一種符合實際情況的生態建筑設計方法,以達到降低資源浪費、提升其設計科學性的目的。同時,將自然界的元素引入到建筑的設計中,既可以減少對原有自然環境的破壞,又可以實現與周圍環境協調發展。
2)對于一些要新建、改建或擴建的建筑,要對新建建筑與既有建筑及其周邊環境的相互關系進行全面的研究,提出既能體現新建建筑特色,又能讓新建建筑融入當地的自然景觀中,又不會對周邊的建筑造成不利的干擾,達到建筑與周邊環境的協調共生。
3、合理選材
選擇合適的建筑材料是生態建筑設計的關鍵。選擇與環保相適應的建筑材料,對建材進行合理的循環利用,盡量采用可循環建筑材料代替傳統建筑材料,減少非再生能源的用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在選材上,選用高強、綠色、環保的混凝土,降低原材料提煉帶來的對環境的沖擊;在墻面裝修中,應選用再生木、竹等材質。在建筑物的設計中,玻璃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而且它的應用范圍很廣。要達到節約能源與環境保護的目的,就必須深入研究如何提高其保溫、吸收光線的性能。近年來,由于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發現了很多具有獨特性質的玻璃,如熱反射、吸收熱量等,大大提高了玻璃的綜合性能。設計師可以把不同用途的玻璃進行合理的結合,使其各自的特色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從而保證建筑物的保溫和采光。目前,大多數的建筑物采用的是玻璃幕墻,這給維修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因此,在選用玻璃材料的時候,應該把耐腐蝕和抗污染能力作為一個主要的標準,這樣可以降低對玻璃材料的維修和清潔,同時也可以保護周圍的環境,提高建筑的美觀度。
4、重視利用生態能源技術
在進行生態建筑的節能設計時,應著重研究其隔熱保溫特性。建筑節能應根據區域的氣候特征,對建筑外墻、屋面和門窗等進行適當的保溫。在冬天,可以選用具有良好絕熱特性的聚氨酯板材作為外墻的絕熱層,這樣可以降低室內外溫差,達到良好的絕熱作用。房間的方向應該盡可能地向南、北兩個方向,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夏天暴露在陽光下的直接影響。對東面和西面的建筑物,在進行外墻隔熱設計時,可以采用噴涂色彩比較淡的裝飾涂料,增加隔熱層等方法,以降低夏天太陽的熱量傳遞,防止夏天室內氣溫太高,造成空調系統的過度消耗,達到很好的節能效果。此外,在高溫區域,可采用屋面綠化和墻體綠化等措施來降溫,從而緩解熱效應。
5、做好通風工作
在生態建筑設計中,如何選擇合適的通風模式,既與室內空氣調節有關,又與人體的居住舒適度密切相關。基于這一認識,設計人員應該運用生態思想來優化建筑的通風設計。在具體的建筑設計中,應充分發揮自然通風的作用,并結合當地的氣象、風向等特點,充分發揮自然通風的作用,以滿足人體的通風需求。例如,在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夏季炎熱干燥的特點,采用合理的室內設計,促進室內氣流的流動,改善人體的舒適程度。又或者,要將冬天的嚴寒特征考慮進去,確保門窗的密封性能,采用科學的方法,合理地控制室內外的空氣交換,防止室外冷空氣對室內環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