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退休老人,不想成天呆在家里,而是選擇到自然條件好的地方去休閑療養,人們給這種生活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候鳥式生活”,我們稱之為“旅居度假養生養老 ”,包括旅游、居住及健康養生的內涵。候鳥式養老成了一種時尚,很多老人都選擇了這個時尚的養老模式,他們通常在一個地方短則逗留15 天,長則兩三個月,在不斷“遷徙”中尋覓適宜自己的“棲息地”,“候鳥”式生活必將成為一種流行及趨勢。
發展前景
一個地區是否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聯合國的傳統標準是該地區60歲以上的老人達到了總人口的10%,新標準是65歲以上的老人占總人口的7%。到2015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2200 萬人,占總人口的16.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14386 萬人,占總人口的10.5%,這說明我國早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時間充裕,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有更加強烈的養生旅游需求,因此老年人無疑是生態休閑養生旅游市場的主力軍。
”候鳥式養老“的3項標準
1、需要適合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服務
需要有科學的健康管理技術,讓老年人少病無病,有病可治。
2、要有遍布全國的候鳥式養老連鎖基地及配套的專業服務設施
不但硬件要好,自然環境及服務設施都要到位。
3、需要優良的人文環境基礎
老年人需要健康快樂的文化氛圍,可以全身心地放松。
適宜人群
并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適合“候鳥式養老”,經濟條件是一個因素,身體、心理因素也是必須考慮的問題,適合當“候鳥族”的老人應具備以下一些條件。
1、經濟條件較好,可以輕松負擔起全部的旅居費用。
2、老人可以適應不同的生活環境,愿意接受新環境。
3、身體條件允許。一些行動不便的中老年人就不適合參加,還有北方老人因異地溫差波動較大,容易引起一些疾病,出發前需要咨詢醫生。同時,能搭乘飛機、火車、汽車等交通工具的老年人,才適合“候鳥式養老”這種生活方式。
4、需要有伴侶或者子女、親戚朋友陪同,這樣才能更好地排解孤獨寂寞,減緩心理壓力,同時可應對突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