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產城融合發展理念下,為保證產業園生態空間規劃建設水平得到提升,應從整體角度著手實現統籌規劃,同時還要將創新驅動、文化創意等方面的重點、要點等放在首要位置上,結合新提出的要求,積極轉變城市發展的驅動力,對現有資源進行創新和優化,以此來引領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更重要的是把握產城融合下的發展機遇,促使城市可實現和諧穩定發展。
1、產業園生態空間規劃布局思路
1)目標和功能定位契合
結合目前產業園的生態空間規劃布局現狀,要打造產城一體化的城市,結合人居產業發展形勢,提高其居住以及工作等各方面的空間需求。以總體規劃為基礎,加強對城市生態系統的開發和研究,保證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以現有的科學技術為基礎,指導整個全過程的規劃和建設,與此同時將集約型的產城一體化發展理念落實到實處,對居住以及商業空間等進行平衡管理,以更加私密的現代化生活方式為基礎,將服務以及休閑等各種基礎設施全部混合布置在可行范圍之內,營造城市復合功能單元的基礎上,避免傳統形勢下出現功能分離等問題,為城市的更新和建設提供全新思路。
2)空間協調縫合
加強對經濟過程以及自然過程之間的協調發展,保證現有資源得到合理利用,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強對生態環境的重視,將其在社會以及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和價值體現出來。結合各地區所處的環境,對現有空間進行不斷深入挖掘,保證空間范圍得到合理利用,同時結合濱水空間形態特點等,逐漸形成良好的功能結構形式,將人居價值觀等體現出來。同時加強對景觀的重視,休閑娛樂以及創意文化空間等為一體的科創環境進行合理建設,以此來實現各區域空間的可持續發展。
3)提高現狀產業區的產業能級
科技的改革和創新是生態科技規劃和建設時非常重要的基礎,同時也是實現其生態建設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在現階段生態科技城的規劃建設中,通常需要做好地區經濟的協調發展,保證整個產業結構得到完善,實現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重視。要想妥善處理好現有諸多問題,應加強對科學技術的引入和利用,生態科技開發和利用屬于動態化監管過程,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以產學研用等方式為依據實現循環動力支持。結合現有的業態發展模式,盡量彌補各種基礎配套缺失的問題,將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產業作為基礎實現全面引進,保證技術創新以及服務創新等可以實現協調配合,這樣不僅可以實現整體的布局和優化,且可以吸引更多高新技術產業融入其中。更重要的是可以將基礎配套服務以及商務金融建設等特點發揮出來,加強對整個產業片區用地功能之間的高效混合,促使現有的商業娛樂等基礎設施能夠得到合理布局,增加人口密度,實現創新的可能性。以科學技術為基礎,保證生態科技形成的經濟發展得以推進,同時實現與生態建設之間的協調穩定發展。
2、產業園生態空間規劃布局優化策略
1)構建健康空間格局
結合區域生態要素展開深入分析,在現有空間邏輯的基礎上進行全面的梳理,對集約性產生一體化的健康空間格局進行合理規劃和建設,將先進理念融入現代化基礎設計中。逐漸引入自然景觀,以空間環境的基礎,加強重視,保證產業園區與濱水之間逐漸形成共生的關系;加強對綠脈的滲透重視,形成生態網,建造生態廊道體系,為生態健康之城的建設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與此同時,可將開放性和綜合性作為重要的指導依據,強調整個規劃的兼容性和多樣性,將工作以及休閑娛樂等各項功能全部融合在一起,保證各項功能之間的高效混合。此外還應對科技創新產業體系進行科學合理的構建,將商業組團、辦公組團以及住宅組團等全部融合在一起,實現對空間的合理布局。在城市整體建設和發展中,定位為產城一體化的發展模式,將人群的個性化需求作為出發點,形成綜合服務為主的功能區域,對產業園生態空間的規劃和發展具有實質性意義。
2)融合多元功能
線性空間具有較強的靈活性,覆蓋范圍較廣,在整體規劃和建設時,可串聯點狀空間等進行合理利用,提升面狀區域規劃和設計效果,將該空間作為重要的交通紐帶,對現有生態服務以及交通出行等各種功能全部整合在一起,以此來實現生產以及生活等各項功能的不斷完善和優化。整個區域內針對產業和用地空間等需要,以交通廊道為鏈,推動整個區域功能復合協調,并高效整合區域內慢行系統。對未連通的節點等進行改造和提升,逐漸形成交通和社區等一體的慢性紐帶,保證區域價值得到提升。除此之外,可以提高建設水平,以線、面、體等邏輯統一方式,以立體綠化的設計為依據,促使建筑與城市之間可以形成有效對接。通過現代簡約等方式的合理利用打破瑣碎帶來的不良影響,將縱橫向線條結合,體現出水平的縱深感。根據體塊的分割穿插等方式,將空中立體綠化平臺融入實踐中,可以強調整個產業園的趣味性和觀賞性。
3)營造高品質活動場所
新時期背景下,為了保證產業園生態空間規劃布局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可以將健康+的理念融入實踐中,實現對綠地空間設計的有效推進,保證綠地的健康支持服務水平得到提升。對于不同綠地類型,可以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展開精細化的指導,比如可以結合濱水空間的形態特點,對健康社區等進行科學合理的構建和落實。將水與住宅或者是水與商務等融合在一起,打造出健康的活動場所,盡可能滿足人們在日常生活、生產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
4)重視人文融合和特色塑造
在針對產業園生態空間進行規劃和布局時,必須要遵循均衡布局的基本原則,對現狀用地的形式進行全面梳理,對潛在綠地空間展開更加深入的挖掘,將大型的濱河綠地作為布置的主體。同時將社區的微綠地等作為健康綠地體系中非常重要的補充部分,在各地區對產業園進行生態空間規劃時,要將重點放在園區自然景觀以及歷史人文因素等各方面,不僅能夠對綜合監管體系進行科學合理構建,而且能夠將生活景觀以及門戶景觀等各方面的重要節點融合在一起。更重要的是要落實現有規劃要求,逐漸形成良好的綠色風景軸線,加強對各組團以及功能區域點狀景觀的整治力度,幫助居民可以就近進入綠色空間當中,為其提供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證產業園的生態空間規劃水平得到提升。
總之,產城融合的提出,對各地區的產業園生態空間規劃布局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和作用,可以對城市內部空間結構進行調整、優化,促使城鎮化進程得以推進,并加快對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速度。在產城融合理念的應用背景下,結合生態空間的發展現狀和基本要求,對現有規劃體系進行完善和優化,強調生態空間規劃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這樣不僅有利于對生態空間規劃體系進行完善和優化,同時可以對現代化城市進行合理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