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案例:
由于地下污水處理廠操作層或管廊層部分位于地下,且布置高度集約化,運行管理均集中在相對封閉的地下車間內,地下式污水處理廠的設計、建設、管理等很多方面大大有別于傳統地上式污水處理廠,存在多方面的設計重點與難點。除了工藝專業需要考慮的工藝流程選擇、地下分層及高程、設備檢修等設計重點外,還包括地上園林景觀設計、地下交通組織設計、地下暖通專業設計、地下建筑消防設計、地下空間的防洪排澇設計等多個專業方向的協作設計。
處理意見:
(一)地下式污水處理廠的常用工藝
(1)污水處理工藝
針對以處理生活污水為主的地下式污水處理廠,目前應用較多的處理工藝主要有MBR工藝、A2/O 及其改良工藝、MBBR工藝。使用以上單個或兩個組合主體工藝,出水水質一般能達到一級A或IV類水標準。
(2)污泥處理工藝
污泥處理采用機械脫水+熱干化工藝,出泥量小、出泥含水率低,經過熱感化處理,污泥含水率可降至30%-40%左右,對環境的影響亦大大減小。
(二)暖通與除臭設計
由于地下污水處理廠所有處理構筑物均在地面以下相對封閉的空間中,通風與除臭尤為重要,要確保地下密閉空間內的空氣質量和廠區臭氣排放的達標要求。設計范圍包括地下空間通風系統設計、地下空間除臭系統設計。
(1)地下空間通風系統設計
地下式污水處理廠采用自然通風難以保證室內的通風換氣以及環境要求。采用直流式空調系統,必定帶來巨大的能源浪費,由此,污水廠采用機械的送排風系統滿足室內的通風換氣。
(2)地下空間除臭系統設計
除臭設計需考慮整個工藝流程中的臭氣源區域進行加蓋密封處理或將臭氣控制在一個相對小的空間里面,避免臭氣大面積的擴散。可考慮在預處理間、污泥干化車間、裝泥間采用生物除臭、離子除臭結合方式,而在其他區域如生化池、膜區等區域采用生物除臭方式。
(三)地下建筑消防設計
在消防設計方面,由于地下式污水處理廠一旦發生火災,熱量不易散失,溫度高、煙霧濃、通風差,燃燒時間長,疏散和撲救難度大,故對消防設計的安全性與合理性要求較高。在設計時需要對消防設計邊界條件進行系統分析,針對危險源進行全面識別,并提出相應解決方案,同時從建筑消防設計、防排煙設計、電氣消防設計、消防控制系統設計等方面編制消防設計方案。
(四)地上景觀設計
地下式污水處理廠的地上空間除部分留作采光使用外,大部分都可用于進行景觀設計,一般包括公園、濕地、園林以及文體娛樂等設施,可為水廠周邊居民提供舒適的休閑娛樂環境,同時可提高地上空間及其周邊土地價值。
(五)地下空間的防洪排澇設計
地下式污水處理廠存在的安全隱患也不容忽視,污水廠斷電或是遇到強降雨時,可能會發生水倒灌、污水泄漏等情況,導致污水廠存在被淹隱患。地下式污水處理廠至少要設置3道閘門保障污水處理廠的防澇。
(六)海綿城市設計
地下式污水處理廠,處理構筑物及設備均位于地下,結合景觀要求,地表設置雨水花園、綠地、透水鋪裝、綠色屋頂等海綿設施。
規范名稱及條文內容:
《室外排水設計標準》GB 50014-2021
7.2.8 地下或半地下污水廠設計應綜合考慮規模、用地、環境、投資等各方面因素,確定處理工藝、建筑結構、通風、除臭、交通、消防、供配電及自動控制、照明、給排水、監控等系統的配置。各系統之間應相互協調。
7.2.9 地下或半地下污水廠應充分利用污水廠的上部空間,有效利用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解析:
全地下污水處理廠的設計與地上式污水處理廠有很大差異,除了各專業內部的慎重考慮,也需要各專業之間緊密地協作設計。